跳脫一成不變的醫療公關框架,「藝術」與「醫療」結合碰撞創意火花 案例分享

透過藝術展覽來提高疾病認知,已成為現代衛教的重要趨勢。藝術以其獨特的視覺和情感表達方式,能夠觸動人心,超越文字和冰冷數據的限制。藝術展不僅吸引廣泛觀眾,還能激發公眾對疾病的興趣和同情,從而推動更多的社會關注和資源投入。「超越診斷」(Beyond the Diagnosis)藝術展正是這一趨勢的典範,它為罕病世界打開了一扇窗,不僅提升了教育,也加快了醫界對這個曾經近乎隱形社群的診斷速度。

探索罕病社群的挑戰

罕病社群的成員不僅要承受身體、情感和財務的重擔,還面臨著可見性的危機。罕病聯合基金會創始人兼CEO帕特里夏·威爾汀(Patricia Weltin)指出:「當你聽到‘罕病’這個詞時,你會覺得它很少見。人們無法對我們的事業感到同情,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無法想像的。」

藝術展的起源

作為兩個罕病孩子的母親,威爾汀在2015年構思了「超越診斷」(Beyond the Diagnosis)藝術展。她的目標是吸引醫學界的注意,讓罕病得到更多關注和研究。她募集了羅德島的藝術家,為當地患有罕病的孩子畫像,並將這17幅畫像懸掛在布朗大學醫學院展示。不到三年,這場草根運動迅速發展,成為了一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展覽。「現在,我們有一些世界上最頂尖的研究機構圍繞這個展覽舉行研討會和課程。」

藝術的影響力持續擴大

隨著「超越診斷」(Beyond the Diagnosis)展覽在全國各地巡迴展出,包括每年在美國衛生研究院和食品藥品管理局的展示,其影響力不斷擴大。隨著口耳相傳和社交媒體影響力的增強,數百名孩子的畫像被繪製,且國際藝術家名單中還有許多希望捐贈自己技能的藝術家。

然而,自展覽開始以來,已有五名被畫的孩子失去了生命。威爾汀提出歸還畫像,但每個家庭都拒絕了。「他們希望孩子的生命繼續成為這種病的面孔,為了提高意識和促進研究。」

藝術與教育的融合

「超越診斷」(Beyond the Diagnosis)不僅在罕病社群和更廣泛的世界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還顯示了透過藝術進行疾病衛教的強大力量。此外,這個特別的展覽更是一場教育運動,正在改變人們對罕病的認知,讓罕病社群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支持。藝術家的努力和奉獻,讓這些孩子的故事得以傳播,引發了社會的同情和關注。

藝術的力量穿透人心

過去曾參與OpenHouseTaipei打開台北、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RE:AND設計藝術博覽會等國際性大型展覽之媒體公關,跨足藝術且有逾15年醫藥公關經驗的采鋐整合行銷總監谷宛儒表示,當代藝術中奔放自由與透過作品表達叩問反思的特性,讓大眾衛教不再是單向的「資訊餵養」,也開啟了多元「對話」(Dialogue)和「感受流動」(Go with the flow)的空間。這樣的趨勢確實能為一成不變的醫藥公關操作帶來新的活力。

然而,這樣的趨勢也考驗著公關團隊對社會人文的深刻體察、在藝術領域的人脈資源,以及客戶們對藝術表現類型的偏好等主觀意識。采鋐團隊已有多項藝術與醫藥結合的專案正在開展,期待未來有機會展現台灣本土的醫藥公關結合藝術的精彩案例。


Reference:https://www.beyondthediagnosis.org/our-mission

文章搜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