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病人支持計畫大數據看病人購藥行為改變

目前在台灣市場上至少有超過 100 個特殊用藥的病人支持計畫,由持證的藥廠提供給醫療單位及病人個案申請,透過合於法規的申請方式,幫助病人持續治療。目前市場上最多的病人用藥支持計畫,以自費購藥搭配贈藥的類型較多,病人加入贈藥支持計畫 (以下稱為贈藥方案),可以減輕持續經濟負擔或減少短期的經濟負擔。

北區患者加入比例最高

     在 PatientsForce 數據科學技術部門(2024上半年)近期觀察,從臺灣病人用藥支持計畫中發現,加入者以北區近 6 成居多,其次為中區占超過 3 成,南區僅占約 10%,然而東區卻不到 1%,但此分佈與用藥計畫的疾病治療區域及醫療資源的分佈相關,但觀察上發現各區自費病人在財務能力亦有差異性。
        此外,醫療單位是否有足夠資源協助病人,進行病人支持計畫的申請及協助轉介解說,也限制了某些地區病人支持計畫的使用率。在偏遠或較不發達地區醫院,病人支持計畫的推行更加困難,這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與管理策略來克服這些挑戰,確保計畫的能被病人平等使用。
        由於病人支持計畫的管理,不僅在申請核准、資訊保護、患者隱私處理及藥物旅程期限等有嚴格的要求,另外贈藥方案如果需要連絡醫院的藥庫或新增醫療資訊管理系統管理資訊,不僅需要長時間的準備與行政工作外,其實也需要耗費臨床醫務人員對應的協助,間接地也影響病人是否有機會加入計畫,過去亦有發生受限於醫院臨床行政的配合難度,使用病人無法平等使用到支持計畫。
       醫療機構及臨床對於自費用藥的政策,亦可能造成影響,從整體來看,醫學中心的病人申請數量最大。

 

病患購藥習慣:為何選擇醫院而非藥局購藥?

        觀察病人自費購藥管道,即使是口服自費處方藥,臺灣自費病人仍有 56% 以住院方式購藥,其次有 24% 病患門診購藥,僅有約 20% 病患前往藥局購藥。主要原因可能是因臺灣病人受私人保險理賠類型影響,在住院與門診期間領藥可獲得私人保險保障較多,而住院的保障額度相對於門診高,這也間接影響自費病人的購藥行為。另外,自費藥銷售目前也是醫院的主要收入來源,且在院內購藥亦較為方便。
        除此之外,在臺灣各區的購藥型態都是住院比例皆以超過半數占居為首,在北區與南區病患藥局購藥比例略高於門診購藥,然而在中區明顯藥局購藥的人數較門診購藥低。這顯示出病人購藥同時受藥品供應渠道與地區患者的購藥環境可能並不相同,部分自費藥品可能僅通過醫院供應,藥局無法直接銷售這些藥品,導致藥局自費藥品數量較低;此外患者可能更傾向於在醫院的門診購買藥品,因為這樣可以在同一地點完成就診和取藥,而不必額外前往藥局購藥。

 

近期發現患者在單次購買高價自費藥物的負擔力下降

        在自費的口服用藥方案,大多的方案設計是以累積一定時間的自費(購買)藥物治療後,給予病人一段時間的財務喘息,可申請免費贈藥治療。在某些的口服型的自費藥物計畫,病人(支付者)大多會依照目前的支付能力(財務狀況或每次保險給付上限)分次購買自費藥物(例如以顆數購買),並於累積自費藥物的數量滿足條件後,才能提出贈藥申請。
        近期在某些的贈藥支持方案,發現每次病人的購藥量(金額)有下降的趨勢,可能代表當下的支付能力不如從前。今年上半年度除了二月受臺灣年節影響使得當月提出自費藥物單據申請贈藥的數量明顯下滑,三、四月則有回復,但觀察整體上半年趨勢,在某些長期治療的計畫,發現病人單次的購藥金額有下降,這可能反映了病人的支付能力的變化,但仍有待更長期的觀察。
        通過這些大數據變化觀察,我們可以反應給病人支持計畫的贊助者(Plan Owner),並優化與醫療機構之間的資源服務,以更貼近真實世界對病人的幫助,目的為使需要用藥的病人,有更多機會或資源接近用藥機會,因此有效率的病人支持管理系統成為關鍵。
 

Patientsforce 采鋐健康整合集團 Lead, 李郁涵 April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