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G

2023-05-31

財務毒性與癌症患者的潛在影響:這樣做可以有效幫助癌症患者減輕負擔壓力!

授權轉載:Pharmascan 藥廠觀察

財務毒性大多是指因為癌症治療而產生的過度財務壓力,癌症患者決定接受新藥治療的同時,患者面臨的治療費用壓力和負擔成為許多家庭嚴重問題。如何有效減輕財務負擔,降低財務毒性造成的危機,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隨著科技進步,若可以透過數位工具讓患者能清楚管理個人化的用藥情況,又或是病人能夠透過醫療援助,將負擔甚大的藥費分期繳款,展延資金籌措時間,讓癌症患者治療的同時,也能兼顧維持原有生活品質。綜合解決方案措施能夠幫助藥品公司減少病人的財務負擔,提高藥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可以增強藥品公司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和信任感,使得醫療三贏的治療環境,這樣做可以有效幫助癌症患者減輕負擔壓力!

財務毒性:癌症新藥─潛伏在白袍底下的隱憂

財務毒性並沒有正式定義,不過大多數指的是因為癌症治療而產生的過度財務壓力,近年來部分癌症雖有慢性病化的趨勢,但仍有許多癌別治療過程需要使用創新的藥物或技術,用於治療這些疾病的新科技通常定價非常昂貴,若是沒有醫療保險,患者不僅要應對治療疾病時帶來的壓力,還需要面對龐大的醫療費用,再再影響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隨著國人餘命延長,癌症治療費用的持續攀升,財務毒性這項議題應逐漸獲得重視。

財務毒性受醫療體系影響

財務毒性的影響程度會隨著國家不同的經濟發展程度、醫療體系、保險與否、個人可支配金額等因素而受到影響,以美國為例,其醫療體系傾向市場化,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有醫療保險,而且各個保險方案不同,個人需要額外負擔金額差異極大,甚至每次收到帳單就像收到法院判決書一樣,看到了才知道需要支付多少金額,承擔能力低的人,就有可能爆發財務危機。

一項研究也顯示,美國民眾需要自掏腰包的費用已經從每個月的1800美元成長至2900美元,而這僅僅只是考量看診費,不包含其他衍生的費用,例如藥品、檢查,除此之外,美國幅員廣大,就醫時尚需要額外承擔交通成本也可能較高,而這也還未包含因看診請假造成的損失。

相反地,台灣的醫療費用有許多項目都由健保買單,而且一直是採取偏社會福利的思維經營,健保不僅給付看診費用也給付多項藥品、手術檢驗費用,與美國相比,一定程度減少了民眾所需承擔財務負擔,相較於美國商業保險可能造就特定族群(種族、經濟弱勢)醫療不平等, 台灣的制度在這方面就相對單純,而且醫療可近性高,取得醫療方便,旅行的距離相對於美國來的更小,理論上財務毒性發生的風險應該較低。

不同國家醫療體系和制度對財務毒性的影響。美國的市場化醫療體系和保險差異可能導致個人面臨更高的醫療財務風險,而台灣的健保制度相對較為完善,減輕了民眾的負擔,降低了財務毒性的發生風險。

全民健保覆蓋率99%的台灣也可能會有財務毒性嗎?

台灣家庭自付醫療費用占比較其他國家高,依照2021年衛福部統計處的NHE報告,台灣家庭自付醫療費用為新台幣4,183億元,佔總體醫療費用1兆4,264億元的29.3%,若是家庭自付費用占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公部門+企業+家庭自附+私人醫療保險行政管理費),台灣在110年是31%,屬於強制性保險的而且也有全民健保的韓國為26%、德國為11%,儘管數據並無法考量民眾個別從商業保險獲得的給付,實際負擔金額可能更低,但這依然是針對全國民眾所平均下來後的結果,而非針對癌症病人所測量。

台灣目前針對財務毒性的資訊少(歡迎補充),國際間目前對於財務毒性的測量和也還沒有共識,但癌症藥品尤其新藥普遍高價是不爭的事實,給付單位不得不面對巨大的財務壓力,支付高昂的藥品費用,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健保覆蓋範圍限制可能拉高,使得某些患者無法獲得必要的治療,醫療機構也可能面臨困境,導致從事癌症醫療服務的減少。

隨著新治療、檢驗、診斷工具推陳出新,健保經費成長有限下,不見得能夠完全負擔,想要享受新科技,自費是一個方式,但這可能讓財務毒性的風險提升。

儘管台灣擁有全民健保覆蓋率高達99%的優勢,但仍存在可能的財務毒性問題。台灣家庭自付醫療費用占比較其他國家高,且缺乏具體的財務毒性資訊。癌症藥品特別是新藥的高價格對健保支付單位造成巨大的財務壓力。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健保覆蓋範圍可能會限制,造成某些患者無法獲得必要的治療,並導致醫療機構面臨困境。隨著新科技不斷推陳出新,健保經費的增長有限,無法完全負擔這些新技術的費用。雖然個人自費是一種方式,但也可能增加財務毒性的風險。因此,應該關注和解決台灣全民健保制度下的財務毒性問題,以確保人民能夠獲得適切且可負擔的醫療服務。

財務毒性容易出現在這些人身上

財務毒性特別容易出現在特定的癌症患者,包含年紀輕和收入較少的病人,由於年輕患者積蓄相對較少,加上請假治療和身體不適帶來的負面影響亦可能造成額外成本,在日本一項主要針對消化道癌(大腸癌、胃癌、食道癌等等)的調查研究發現,年紀較小或是儲蓄能力較低可能與嚴重財務毒性有關,這也指出財務毒性在年輕族群應格外受到重視。

此外,研究發現那些沒有固定工作或是為了不支付高昂醫藥費,透過拿出積蓄、減少娛樂性支出甚至是乾脆不去領藥、減少藥量的人,財務毒性的嚴重程度可能較高,這也指出財務毒性在年輕族群應格外受到重視。

財務毒性的嚴重程度看似受到個人經濟的因素驅動,但實際而言,癌症種類、疾病嚴重程度、診斷時的年齡、診斷檢驗和藥物是否獲得保險是否給付等等也與財務毒性對個人造成的衝擊有所關聯。

以台灣健保舉例而言,許多肝癌患者被診斷出來時已進入晚期或是末期,這時患者的治療選項就相當有限,化療加上標靶藥物是一個方式,但是這些藥物(或是藥物組合)並不見得對每一個人都有效果,雖然陸續有癌症免疫藥物出現,但是目前因為給付單位認定效果不如預期,已經不給付新病人,想要使用,同樣需要每個月自行籌措數十萬元。

其他癌別如肺癌、泌尿道癌符合特定條件雖有機會獲得給付,但是每年的名額有限,不僅需要檢驗特定的基因,還需要經歷繁瑣的申請流程,即便審核通過,如果服用藥物後一定時間內沒有改善還有可能不被給付,於心情而言對於病人是層層煎熬,而且,病人若想繼續使用,需要自掏腰包。

這樣的財務和心理壓力可能共同迫使患者推遲或拒絕必要的治療,反而使疾病加劇惡化,再再拉高了財務毒性發生風險。這種惡性循環的情況不只可能出現在肝癌,頭頸癌、預後差的轉移性乳癌、和生殖道癌也可能出現。

財務毒性的可能解方?

對於個人而言,想要改善財務毒性打破惡性循環,除了既有健保之外,擁有額外的保險和適當的分期商品是一個方式,有機會能夠緩解財務帶來的負擔。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新穎又昂貴的醫療科技問世,健保經費在成長有限之下,收載的項目和支付範圍不見得能夠及時跟上國際趨勢,雖然新科技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治療,也不見得適合每一個患者,但是醫院可以讓患者提前了解治療的成本,提供財務顧問服務,醫師則是可以告知病患在給付範圍內和給付範圍外的治療,其優缺點和可能衍生的財務壓力,提前幫助病人應對。

隨著數位科技進步,使用智慧型手機透過APP去管理個人化用藥情況,將複雜的用藥週期、費用、日期做清楚的呈現,為癌症患者帶來便利生活。

除此之外, 在健保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藥品公司若能支持藥費分期制度,讓自費癌症患者透可以過醫療援助方案,將負擔甚大的癌症藥費做分期付款,在治療疾病同時可以維持患病前的生活品質,減輕藥費壓力所帶來的正面心情亦有助於患者本身治療,減少財務毒性發生的良好循環下,藥品公司、醫護人員將無形中獲得正面形象及信賴!

-由PatientsForce提供

本文章內容已由Pharmascan 藥廠觀察授權給PatientForce™(采鋐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統一編號:27903403),均由PatientForce™與Pharmascan 藥廠觀察依法共有其智慧財產權,若發現該文章有侵權疑慮,請來信與本公司相關部門接洽,我們會盡快回覆。